首页 资讯 正文

陕西故事我来讲丨这群银发志愿者扎根社区 用行动诠释“老有所为”

体育正文 84 0

陕西故事我来讲丨这群银发志愿者扎根社区 用行动诠释“老有所为”

陕西故事我来讲丨这群银发志愿者扎根社区 用行动诠释“老有所为”

央广网西安6月13日消息(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苏睿楠)每月十号,是西安市莲湖区西关街道的(de)社区服务志愿日。在如火如荼的活动(huódòng)现场,总能看到穿着(chuānzhe)志愿者马甲的银发志愿者穿梭在人群中维持秩序、俯身耐心解答居民的咨询。这些平均年龄超过65岁(suì)的银发志愿者正用(yòng)岁月积淀的智慧与热忱,在社区服务的舞台上书写(shūxiě)着“夕阳无限好”的动人篇章。 社区活动志愿日活动现场(央广网发 莲湖区西关街道(jiēdào)供图) 目前,莲湖区西关街道现有银发志愿者1500余人。他们平日里活跃在多个志愿服务岗位,用点点微光凝聚成志愿服务的(de)合力,用实际行动(shíjìxíngdòng)诠释“老有所为(lǎoyǒusuǒwèi)”也“大有可为”的深刻内涵。 用写作讲堂讲好社区(shèqū)故事 80岁的郭德全是一名老党员,虽已至杖朝之年,却依旧思维敏捷、目光炯炯。翻开他(tā)的手机相册,满是指导居民写作(xiězuò)、开展讲座的照片,他感慨:“退休不是舞台谢幕,而是公益事业的新(xīn)开场。现在(xiànzài)每天的生活比上班还充实!” 郭德全从事文字(wénzì)工作多年,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。当被问及为何(wèihé)选择走进社区开展培训时,他(tā)说:“从我加入社区工作之后,发现有很多社区的好故事值得去挖掘、去讲述。社区是(shì)社会的基层单元,社区故事是居民(jūmín)了解(liǎojiě)身边事的重要窗口,我想通过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写作能力,能让更多社区老年人的好面貌被传播出去,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,也吸引更多人参与。” 鉴于此(cǐ),郭德全重新拿起笔杆子将多年积累的写作经验倾囊相授,主动为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写作培训课程(kèchéng)。 郭德全发起的写作培训现场(央广网发(wǎngfā) 受访者供图) 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知识真正被吸收。”郭德全说。他充分结合社区特点,以社区日常活动、老年群体好人好事等为(wèi)素材,讲(jiǎng)解如何挖掘新闻点、组织语言。“我希望大家(dàjiā)通过学习,不仅知道写作‘是什么’,更明白‘怎么做’,用手中的(de)笔讲好社区故事。” 这样(zhèyàng)的教学方式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。一位工作人员分享:“郭老师的讲座太实用了。以前总是局限于常规的条条框框,听完他的讲解,我一下子(yīxiàzi)打开(dǎkāi)了新思路。” 每一次的写作培训讲座,郭德全都以认真(rènzhēn)的态度、专业的知识、生动的讲解,让(ràng)更多人打开思维与视野,让社区文化气息更足。 用“爱心”温情化解(huàjiě)邻里矛盾 居民们每天见到(jiàndào)康心爱,都能看到她脸上洋溢着笑容,非常乐观开朗。在社区里,她不仅是文艺活动的组织者,更是邻里关系(línlǐguānxì)的协调者。 每当有(yǒu)人需要帮助或者产生矛盾,她总是第一时间想办法(bànfǎ)解决问题,用温和的话语、耐心地(dì)倾听,化解了一桩桩邻里间的小(xiǎo)摩擦。“在这么多年的志愿者活动里,有特别多感人的事。” 回忆起这些年让人最动容的事,康心爱有许多感触。 “我们社区里有位居民,前两年得病不方便下楼,儿女也(yě)不在身边。志愿(zhìyuàn)队里有几个志愿者(zhìyuànzhě)得知情况后,上门去看望他(tā),主动帮助采买物品,这一买就是两三年。这两三年里这几位志愿者都是默默地帮助,用自己的点滴之力带给邻里便利。”说到此处,她的神情十分动容。 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(yuǎnqīnbùrújìnlín),大家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,有事大家一起帮忙,一起解决。” 康心爱常把这句话挂在(zài)嘴边。“都(dōu)在一个小区里,大家难免有摩擦,但是我知道当时的不愉快也只是两边都在气头上,这时候我在两边帮着排解(páijiě)排解,把心里话说出来,误会解开(jiěkāi)了,也就好了。”她说。 “我(wǒ)专门了解(liǎojiě)了一些心理疏导(shūdǎo)方面的内容,还学着和年轻人一样拍视频呢。”说到这里,康心爱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近期视频的学习成果。 康心爱展示自己(zìjǐ)拍摄(pāishè)的视频(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 苏睿楠 摄) “前两天我去别人家里帮忙的时候,还有年轻人问我能不能加入志愿(zhìyuàn)服务队,真没想到我们这些小举动能被大家关注到,还能吸引(xīyǐn)这么多人参加,真正能够链接到更多人,我们特别有动力(dònglì)。”说(shuō)到此处康心爱的眼中闪着自豪的神采。 像这样的(de)(de)暖心故事,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中还有很多(hěnduō)。在西关社区,“大槐树志愿者服务队”带领居民(jūmín)们(men)种下绿植,共同美化家园;解家村新社区的“巧姐志愿服务队”开展了温馨的入户慰问活动(huódòng),为独居老人送去慰问品和暖心陪伴;草阳社区的“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队”则为居民们提供贴心的义剪服务……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温暖着居民的心。 大家齐(qí)动手把小区变得更美 田桂英的(de)(de)志愿者故事(gùshì),始于她刚刚入住旭景名园小区之时。因为垃圾处理不得当,导致小区公共环境受到影响。面对脏乱差的小区环境,她想着必须做点什么。 “那时家家户户都在忙装修,小区环境和你现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。有些垃圾还堵(dǔ)着楼道,住户走动都不方便。”回忆起曾经的小区环境,田桂英露出(lùchū)担忧的神情(shénqíng)。 小区(xiǎoqū)环境改善工作迫在眉睫,田桂英决定自己先动起来。“当时想,外面(wàimiàn)楼道里、小区路上全是建材垃圾,看到的人心里肯定不(bù)舒服,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。”于是她自发帮忙收拾小区剩余堆积的垃圾,主动打扫装修过后的楼道。在她的号召下,越来越多的居民(jūmín)加入,逐渐形成了一支有力的志愿(zhìyuàn)队伍。 志愿者一起维护环境(huánjìng)(央广网发 莲湖区西关街道供图) 现在,小区(xiǎoqū)(xiǎoqū)的环境焕然一新,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“看着小区环境越来越美,大家住得越来越舒心,我觉得一切都值得。年龄大了,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,为小区发展做一些贡献,希望小区更加美丽。”田桂英朴实的话语(huàyǔ)中透露出满满的(mǎnmǎnde)成就感。 老年群体是(shì)时代(shídài)的参与者,也是时代的见证者。“银发志愿者(zhìyuànzhě)”用实际行动发挥余热,照亮他人,这是对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生动实践,更是对践行“老有所为,老有所乐”的温暖回应。 什么叫老有所为,在采访莲湖区西关街道的(de)(de)银发志愿者时,我仿佛走进(zǒujìn)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,人人(rénrén)愿意为社区大家庭出一份力,大家都愿意用自己一技之长奉献社会,这(zhè)就是老有所为。在和他们的交流过程中,让我深刻感受到那份跨越年龄界限的热情和奉献精神,心中由衷地为这种奉献精神点赞。 这些志愿者大多都已经步入了人生的(de)暮年,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、对社会的责任感,却依旧如同初升(chūshēng)的太阳,温暖而耀眼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年龄从来不是界限,奉献也(yě)没有终点。 通过接触这群有爱心、有责任的(de)(de),让我更加坚信,无论年龄,只要我们心怀对生活的热爱,勇于担当,就(jiù)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听完这些(zhèxiē)白发苍苍的志愿者的故事,我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去听,让他们的故事号召更多人(gèngduōrén)讲好新时代奉献社会的故事。 更(gèng)多精彩资讯请在(zài)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(kèhùduān)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(yě)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(zhuómùniǎo)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陕西故事我来讲丨这群银发志愿者扎根社区 用行动诠释“老有所为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